語文是學習的根本,但對患有讀寫障礙的學童而言,不但學習語文倍感吃力,更可能影響其他科目的學習表現。及早識別,配合適當的介入與支援,許多讀寫障礙的問題也可得到改善。博思會廿多年來致力為患有讀寫障礙的學童提供支援,助其跨越學習困難,重拾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原文:https://bit.ly/469NGTq

 

博思會課程顧問鄭佩芸教授指,讀寫障礙是一種常見的特殊學習困難,患者在處理文字的讀音及字形結構方面出現問題,難以準確及流暢地認讀及拼寫或默寫文字。醫學界認為其成因無關乎智力的高低,而是與腦部結構及其功能異常有關。「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人面對不同程度的讀寫障礙問題,本地幼稚園和中小學合共約80多萬學生,以此推算全港約有8萬多學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讀寫障礙。」

 

早期徵兆露端倪

她續稱,近年隨着社會和家長對讀寫障礙的關注有所提高,求助個案亦相應增加。然而,許多個案都是學童升讀小學,開始認真讀書寫字才被發現。其實讀寫障礙有跡可尋,早在學前階段已可藉由觀察孩子的日常行為和反應,尋找蛛絲馬跡。例如:對話時總是將「呢個」、「嗰個」掛在嘴邊,未能說出物件名稱;或平日不愛說話,傾向用行為表達個人感受;對於父母的語言指示反應遲緩,甚至沒有反應。

 

鄭教授解釋:「讀寫能力是建基於『文字解碼』和『語言理解』兩部分。孩子在學前階段對文字的接觸可能有限,卻能通過其他語言的表現反映潛在的問題。」除了上述的命名困難及跟隨指示困難外,如果小朋友對跟讀兒歌沒有興趣,唱遊課時跟隨節拍有困難,可能是在掌握語言的節奏韻律上出現困難。她建議,家長如懷疑孩子有讀寫困難,應及早安排他們接受專業評估。

 

破迷思及早正視問題

「不少家長存有誤解,以為孩子年紀尚小,隨着年齡增長自然會好轉,於是採取觀望態度,待孩子上小學後按其表現再作決定;另有家長擔心『標籤效應』,不願意讓孩子接受評估,因而錯失及早介入及支援的黃金時間。」鄭教授指,患有讀寫障礙的孩子在詞彙掌握和閱讀理解方面能力較弱,影響知識的吸收,不但學習語文感吃力,其他科目的學習表現亦會受影響;更有學生因此害怕接觸文字,逃避學習。學生學習感挫敗,亦會影響個人自信心和行為。所以,讀寫障礙引發的連鎖反應不容忽視。

 

鄭教授表示,坊間流傳戴眼鏡或做運動可根治讀寫障礙,這些說法實屬無稽,全無科學根據。她強調,讀寫障礙雖然不能根治,卻可通過及早支援得到改善,愈早介入效果愈顯著。博思會備有「學前及小學讀寫障礙甄別測驗服務」,由該會專家根據過往的經驗而制訂,用於識別有讀寫困難傾向的年幼學童(4歲或以上至三年級),並按測驗結果,為學童及其家長提供及早支援服務。另外,為了加深家長對讀寫障礙的認識,會方特別製作了十多輯不同主題的《識別及支援有讀寫困難幼兒系列》影片,在博思會YouTube頻道供家長免費觀看。

 

博思會全方位支援

另外,該會亦設有課餘支援計劃,專為患有讀寫障礙的中小學學生提供中文、英文及數學專科學習支援。課程透過系統化、明確及多感官的教學方法,輔助學生掌握文字與數字符號系統的特點。導師會因應學生的能力設計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掌握學習方法,並提升學習動機,發展讀寫與數學能力。學生可選擇個別或小組上課,亦可選擇面授或實時網上上課,或以混合模式上課。學習小組的人數不會超過四名,使學生可以得到悉心的照顧。新一期課程現正招生。

 

繪本童思:博思會學前語文課程

除了課餘支援計劃,博思會亦有早期讀寫支援計劃,協助已被識別為有讀寫困難傾向的學前兒童建立文字的興趣及能力。早期讀寫支援計劃以《繪本童思》為課程藍本,支援有語文學習困難的幼兒。是項課程融合繪本以及有趣互動的語文活動,循序漸進地改善學生的語言及認讀能力。2022年,博思會聯同香港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課程的學員,進行了一項有關《繪本童思》學前語文課程的研究。研究發現,在接受《繪本童思》小組訓練後,學生的語言及認讀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可見及早支援對有讀寫障礙傾向的年幼學童的重要性。

More than words: charity supported by Operation Santa Claus helps Hong Kong children with dyslexia build confidence and learn

• Pathways Foundation focuses on promoting literacy development for children who suffer from dyslexia and delivering interventions for those with learning woes
• NGO is one of 15 charities to benefit from fundraising drive by 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and public broadcaster RTHK

Reporter: Carrie Lee
Photo: Xiaomei Chen

Published: 10:00am, 21 Nov, 2022
Original article: https://sc.mp/nigo?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share_widget&utm_campaign=3199779

Seven months ago, 10-year-old Yoyo Yiu Ching, who is dyslexic, was struggling with her studies despite trying her best. Worse still, she was often misunderstood and thought to be careless and inattentive.

“Now I find studying easier, and I am happier,” the Primary Five pupil said.

The tide turned for Yiu in April when she started attending classes for dyslexic children at Pathways Foundation to supplement mainstream schooling.

“The courses use methods that enable dyslexic children to learn more easily,” Yiu’s mother Ada Hung Suk-wai said. “For example, to help her memorise Chinese words, the tutor showed her how to break up a word into parts linked by a story.”

Yiu said: “There many dyslexic children and we need help. Other people are not aware of our problems. They just criticise us wrongly, saying we are not paying attention or working hard. So Pathways’ services are important.”

Founded in 2001 by a group of professionals including educators, psychologists, doctors, lawyers and businessmen, the foundation serves children with dyslexia.

“It’s the first and only NGO in Hong Kong focusing on promoting literacy development for children who suffer from dyslexia and delivering interventions for those with reading and writing difficulties,” executive director Lucille Wong Siu-ha said.

“The foundation is one of the global partn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Dyslexia Association and the only one in Hong Kong,” she added.
People with dyslexia, which is not a problem of intelligence, encounter difficulty in word recognition, leading to issues with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writing.
Wong said the condition affected about 1 in 10 individuals in Hong Kong.

“Many students with dyslexia suffer in silence and have very low self-esteem because they often fall behind in their education and lose faith in their learning abilities. Children with dyslexia are often stigmatised and misunderstood,” Wong said.

“We aim to create an effective and individuali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these students, providing them with dyslexia-specific and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s to help them bridge their learning gap, rekindl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assist them to discover their strengths and foster self-esteem.

“It is also our mission to raise public awareness on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se children and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vention,” she added.

Wong said the learning difficulties faced by such students often could not be adequately addressed in mainstream schools with their large class sizes, while subsidised lessons such as Pathways’ are limited in number due to insufficient funding.

“There is a long wait for assessments and referrals. The students, especially those from low-come families, can do nothing but wait,” Wong said. “In a nutshell, there are many children who need help but there are not enough resources to serve them all.”

Fortunately, she noted, support was on the way.

The organisation is one of 15 charities benefiting this year from Operation Santa Claus (OSC), an annual fundraising drive by 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and public broadcaster RTHK. Marking its 35th anniversary this year, OSC has raised HK$353 million (US$45 million) since its launch in 1988 to support the Hong Kong community through 323 projects.

“With the funding, we aim to help young students with reading and writing difficulties from low-income families,” Wong said.

“Starting next year, we will provide them with timely and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through fully subsidised short courses in Chinese, English and mathematics during the Easter and summer holidays. Our target is to help 240 students in the three-year project.”

The professional and evidence-based short courses will be conducted in groups of three to four. The classes will be individualised according to students’ needs, allowing them to focus on their respective strengths, explore their own potential and rebuild self-confidence.

Margaret

 

近年SEN學生受到不少關注,當中有不少是看不到的障礙,讀寫障礙便是其一。
從事特殊學習需要教育的英文老師丁元春笑說:「讀寫障礙不是不讀書的藉口,只是需要多點時間找出適合的學習方法。
我們不是step by step,而是toe by toe,逐少慢慢建立學習的意識,最緊要幫學生找回成功感。」

 

 

原文:https://bit.ly/3MNdigo

 

有位女大專生小時候被診斷為讀寫障礙、專注力不足和過度活躍,卻在中小學期間拿下逾50次全港朗誦或演講比賽的獎項,完全打破坊間對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既有印象。
博思會資深英文老師丁元春指,「家長先要接受事實,更加不要將讀寫障礙無限放大,無形中小朋友都會嚇怕,以為自己讀不到書,升不了班。有些中學生更會認為升不到大學,將來生活好難安穩,感到好徬徨。」

讀寫障礙不是病

多年來丁老師接觸不少讀寫障礙學生和家長,她無奈指有些是瞞着家人偷偷前來的,最怕從此被標籤。「不少人對讀寫障礙仍然有很多誤解,會問幾時先醫得好。這個不是病,是天生的神經系統問題,只能以不同方法來處理,絕對不是醫治。」她認為讀寫障礙就如近視,並不是病,佩戴眼鏡就可以,只要用對方法便能解決問題。

我手寫我心,對一般人來說是自然而然的事,其實當中牽涉很多步驟,包括語音處理、視覺及聽覺認知能力、列序或組織能力等。丁老師說:「我們習慣將文字變回聲音,聲音在腦中才有意思,之後再用手寫出來,如果其中一個步驟的運作慢些或卡着,便形成障礙。」

丁老師就如偵探一樣,找出學生的讀寫問題,如從中文的形音義、英文的拼音着手,包括分不清b或d、混淆意思相近的字詞等,再逐一擊破。

「當長大了,就要學懂使用應對方法來解決,如記憶力弱,可用圖像分析、分類等來協助。他人在幫你的時候,自己都要慢慢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就如朗誦得獎的小女生記憶力弱,其他同學15分鐘就能背好的朗誦內容,她可能需要3小時才背好。小女生漸漸發覺死記硬背行不通,便用故事形式來理解文章,即時入腦得多。

正面成長心態

讀書障礙只是解釋,不是不讀書的藉口。丁老師說:「成長心態好重要,不要因為自己是讀寫障礙,就理直氣壯地不讀書,自我劃地為限。」就如博思會以迷宮為標誌,學生要懂得山不轉路轉。「前面既然是牆,點解要一直向前撞,不會轉彎呢?可能向右移一步就是大門。」

不時跟家長會面時,丁老師總感到他們背負的沉重壓力和無力感,皆因小學每周必備的默書最能見真章。「點解溫極都唔識、點解唔記得、就算溫得好熟,第二朝又唔記得,或者默出來甩甩漏漏,又唔係全個字形無,而是少咗筆劃,對形音義掌握得好差。」

丁老師建議家長先認同和諒解學生的難處,舉例如寫韓文就似畫符號一樣,即使韓文是拼音文字,看不懂自然讀不出來,更何況要默寫出來。「語文是基本學習工具,無工具又點學其他知識,自然無心機讀書。」

理解讀寫難處

一般人不明白何謂對字詞的不理解,如「我今日好開心」,在某些讀寫障礙學生眼中會變成「我今」、「日好」等難以理解的詞。丁老師無奈道:「這已經不是『睇得多就知,聽得多就明』的問題。當字詞愈來愈多,或者小朋友長大了不好意思開口,可能連最簡單的字詞都看不明白。」

家長不妨將學習標準稍作調節,如老師要默寫10個詞語,若讀寫障礙學生能背好5個詞,亦可視之為滿分,從中為學生建立成功感。「成長需要時間,他們不是低IQ,不是懶、不肯讀,只要找出對的方法。」

有位碩士畢業的女生從小默書總是零分,但她很努力溫習,付出跟成果完全不成正比,直到中七那年得知有讀寫障礙,多年來的零分之謎終於解開。幸好她學習生涯中遇上不少良師,肯定她的思辨能力和說話技巧,即使事倍功半也能咬緊牙關堅持下去,後來慢慢學會借助書本的錄音版本來幫助閱讀,當遇上挫折或被誤解時,更會勉勵自己「不理解是常態」,以樂觀性格迎接挑戰。

 

 

作者:劉妙賢
責任編輯:李越樺

究竟什麼是讀寫障礙?家有讀障兒,家長又可以怎應對呢?博思會 項目經理(學前階段課程製作)暨教育心理學家招麗儀早前接受明報教得樂訪問,暢談如何克服讀寫障礙!

 

原文: https://bit.ly/37KrQcK

 


不經不覺,暑假已經過了一半,小朋友開始做暑期功課了嗎?不知你家孩子的功課有否甩甩漏漏,亂七八糟?字體好像甲骨文,東歪西倒?那當心孩子可能有讀寫障礙。究竟什麼是讀寫障礙?家有讀障兒,家長又可以怎應對呢?

8歲的偉仔,是一個文靜乖巧的學生,每逢默書、測考,他都會「自動自覺」去溫習,亦從不欠交功課,奈何他的成績與付出並不相稱,試卷總是滿佈一個個紅色大交叉。「他經常問我,為何自己這樣蠢,腦袋好像記不到東西似的。」偉仔媽媽杜太一臉無奈地說。

讀寫障礙是與生俱來的,學童容易感到沮喪和焦慮,但只要適時接受有效的訓練,掌握合適的學習方法,他們一樣可以出人頭地。(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個案無關,資料圖片)

腦部發展、功能異於常人

其實偉仔並非「蠢」,而是有讀寫障礙。杜太憶述,他小時候說話也不太靈光,「返了3年幼稚園,總是講不出在學校學過什麼、玩了什麼」,升上小一後,成績更是嚇人,科科「滿江紅」,「我一直以為是細B的緣故,所以才這樣子,但也奇怪怎麼只是默5、6個生字,即使每天跟他溫習,溫足兩星期,到最後也是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呢」,後來杜太聽從建議,帶偉仔去做評估,最終確診他有讀寫障礙。

博思會項目經理(學前階段課程製作)暨教育心理學家招麗儀表示,讀寫障礙是一種與神經系統有關的學習障礙,孩子雖然智力正常,但由於腦部發展及功能有別於一般人,以致他們在辨識、聽寫及拼寫文字方面,遇上很大困難,出現閱讀理解和寫作上的問題,「在學前階段,或尚未接觸文字時,讀障孩子的『論盡』情况尚不明顯,但不少研究發現,這類小朋友,很多時在幼兒時,口語發展及說話能力都已經表現得比較弱,這個對家長來說,也可能是警號」。

 

 

 

招麗儀(沈雅詩攝)

 

 

藥物未必有幫助

跟不少家長一樣,杜太最初誤以為有藥物可幫助偉仔,招麗儀說,這個是需要戳破的迷思,「一些有讀障的小朋友,因為兼有專注力不足的問題,透過藥物,或者可幫到他們專注些,但就不能處理因讀障所引起的學習困難」。

自從知道家有讀障兒後,杜太比從前更包容偉仔,也積極安排他接受訓練,「在中心做了1年多訓練,看到是慢慢有進步的,尤其數學科,由以前不及格到有60分,連學校老師也嘖嘖稱奇。他更告訴我,愈來愈喜歡數學科」。

招麗儀補充,讀障對每個學童的影響不同,要視乎嚴重程度,「有些孩子只是中文不行,英文、理科都很優秀的,或許讀國際學校、IB課程,他們同樣有機會升讀大學。亦有些在非學業方面,例如體育、音樂或藝術等,很有才華,有待師長去發掘」。她建議家長平日可跟孩子多朗讀圖書,也可透過「對話式閱讀」,引導小朋友理解故事內容,對閱讀理解和寫作也有幫助。

她又提醒,家長的接納和支持,對讀障孩子的成長發展很重要,「有不少讀障的小朋友,都很怕做功課,拖拖拉拉,親子衝突往往由此而起。我建議家長可嘗試找老師商量,看能否安排功課輔導班跟進,或酌情減少部分功課。家長心目中亦要有一個時間,無論功課完成與否,都要讓孩子睡覺休息,避免吵鬧傷和氣」。

 

患讀寫障礙的偉仔(右),在學習中文和英文方面有很大困難,但媽媽杜太從來沒有放棄,更不斷為兒子打氣,維持他的學習動力。(沈雅詩攝)

 


■知多啲

支援經驗集結 解家長疑難

博思會成立20周年,今年把歷年所積累的讀寫障礙研究及支援經驗集結成《讀寫障礙99問與答》,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答家長的疑難。此書屬非賣品,但公眾只要捐款$700或以上(相等於資助清貧讀障學童兩次課堂),即可獲贈一本。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詳情︰

《讀寫障礙99問與答》慈善義賣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7期]

 

 

大考完結了,學生開始進入試後活動的階段。家長除了為孩子籌備暑假活動,還會與孩子一起安排假期的作息,確保他們按時把暑期作業完成。善用暑假時間做作業有助溫故知新,究竟爸媽應該如何支援孩子做作業呢?博思會多年來一直服務讀寫障礙學生,機構的專業老師團隊為有需要學童提供功課支援,博思會丁老師早前接受Champimom訪問,分享家長提供支援 SEN 子女做功課的貼士。這一集的主題是數學科。

 

原文: https://bit.ly/3ys96dB

 

 

數學科的學習重點在於對概念的理解。幼稚園老師會透過很多工具讓學生理解一些數學的概念,其實有些工具升上小學也可派上用場。以下是每個家庭都會找到,可以支援學生做數學功課的小道具:
1. 間尺是一條數線,讓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較為實在。
2. 棋子作為「數粒」幫助學生明白數目增減的概念。
數學的概念對於有讀障的學生來說過於抽象,在支援他們的時候盡量結合日常生活會接觸到的東西,透過實物來解說數學概念及法則。例如:
1. 時鐘 – 理解時間概念
2. 錢幣 – 透過買賣東西進行加減計算
3. 各種平面物品如紙張讓孩子理解平面圖
4. 各種立體物品如盒子讓孩子理解立體結構

圖解策略處理文字題

對於讀障的學生,數學的文字題最難的地方是讀懂文字的意思。我們在功課支援的過程中很強調圖像法的運用。例如小明比小強高,學生驟眼看會抓住「小強高」三個字,就會誤以為小強比小明高。在這情況下可以將文字的意思轉化成為圖像,他們就會易於理解。「圖解策略」(RDWC Strategy)分為四個步驟:

1. 解讀 (Read)

讀出題目,並確定題目中有幾多個人物或物件,然後將名字寫在紙上。

2. 圖解 (Draw)

重複再看題目的內容,家長引導孩子分析及口述題意,畫出那些人物或物件。
3.寫數式 (Write Number Sentences)
孩子有了圖像的解說容易明白意思,請他們將數式列出來。

4. 計算 (Calculate)

按照列出的數式進行計算得出答案。

認識文字在數學科的專屬念意

數學科有科目專屬的用字,例如:加、減、乘、除、和、差。如果學生的學校是採用英語作為數學科的教學語言,數學文字題會出現:「Find X」這個指令。曾經有學生見到,指著課本印刷的字母X說:「 在這裡!」支援讀障學生做數學文字題,要先清楚講解各個字詞在數學科的專屬含意,這樣可以避免或減低他們因為混餚文字意思而拖低在課業上的表現。
在支援過程中,家長不宜過度操練,也不要過份在意計算的速度。建議借助於提示卡及乘數表來減輕他們記憶的負荷。
—————–

博思會推出實踐精華錄

博思會為香港註冊慈善機構,透過學科及早期讀寫支援專科教師團隊,支援讀寫障礙兒童重拾學習的興趣和自信。今年是博思會成立二十周年,現凡捐款超過 $700 (相等於讀寫障礙學生兩次課堂最高資助額),不僅可以讓更多有經濟困難家庭受惠,更可獲贈一本由機構製作、集結二十年來實踐經驗的非賣品精華錄 -《讀寫障礙 99 問與答》,家長可透過此書內容解答子女學習的難題,走出讀障的迷宮。

按此了解《讀寫障礙 99 問與答》

 

—————————-

接受訪問媒體:CHAMPIMON

刊登日期:2021年6月10日

患有讀寫障礙的學生,在閱讀、書寫及拼字方面會感到吃力。博思會助理總監(課程及服務)丁元春老師再次接受 Champimom 訪問有關 #SEN英文科功課的支援方法,並分享如何善用拼音、圖像與口訣學習英文。家長切勿錯過!

原文:  https://bit.ly/3yJnn6o

 


上集談到讀寫障礙學生的困難,患有這種常見的特殊學習障礙,學生在閱讀、書寫及拼字方面會感到吃力。丁老師認為無論做哪一門學科的功課,應先和學校溝通訂定適合孩子的功課調適方案。(關於功課調適的建議,按此了解上集內容。)

作業類型 – 串字練習

相比中文字,英文字的形與音關係較強,很多字的讀音可以憑拼音拼出來。如果子女有學拼音,串字的時候就不要讀出字母的名稱,例如B,不要讀字母名稱的發音/bi:/,因為這樣做對串字沒有直接幫助,要讀出雙唇音[b]。一邊看著文字一邊讀和聽自己發出的聲音,再加上寫,就是一種多感官練習,可以鞏固孩子對英語形、音關係的概念。
但英文字中有兩至三成無法按照一般拼音的方法拼讀,例如常用字:「the」,沒法拼出來,也不能透過圖像來理解,就讓子女直接串讀三個字母的名稱,最後讀出這個字的讀音。
串字時可參考另一個名為「Look、Say、Cover、Write、Check」的方法。五個步驟按次序是:
看:讓孩子看一個字;
讀:然後請他讀出來;
藏:用紙張把字遮蓋著;
寫:請孩子在旁邊默寫那個字;
查:再翻開答案讓他查核。

作業類型 – 句子和篇章練習

對比中文字,英文字形與義的關係較弱,例如含「b」的字不一定互有關連。對於不少有讀寫障礙的孩子,這類型的練習,英文比中文更難。他們可能大部分字詞都不認識,難以理解句意和文意。
在這情況下,建議先讓孩子明白這條題目到底要他做什麼。中文科有「六何」,英文科則有「WH Words」。教孩子認讀及記住 who、what、where、when、why、how 等,讓他們最少能夠明白題目要求他回答的是時間、地點還是什麼、怎樣、為什麼。認讀這些常用字有助減低記憶的負荷。由於有些字跟上述的「the」一樣不能透過拼音認讀,家長可以圖像法來加強記憶。
明白問題問什麼之後,可以進入文章的內容部分。文章有特定結構,可透過圖像幫助孩子認識不同的文體結構,例如一封信會有上款、正文及下款三部分;描寫記述一個故事,好像一座山有起承轉合。前文提到的 WH words,可透過「時、地、人、因、事、果」這類口訣增強記憶,孩子在理解文章時,這些口訣有助提供尋找答案的方向。
在讀寫障礙孩子做功課時加以支援,適時提供明確指示很一定的幫助,一篇文章字詞眾多,父母可以告訴他們不是所有字詞對內容的理解都同樣重要,有些字詞可以暫時不理。這些明確的指示有助減低他們記憶的負荷及完成練習的難度。下一集,丁老師會分享數學科的功課支援方法,各位家長不要錯過。

 

—————–

博思會推出實踐精華錄

博思會為香港註冊慈善機構,透過學科及早期讀寫支援專科教師團隊,支援讀寫障礙兒童重拾學習的興趣和自信。今年是博思會成立二十周年,現凡捐款超過 $700 (相等於讀寫障礙學生兩次課堂最高資助額),不僅可以讓更多有經濟困難家庭受惠,更可獲贈一本由機構製作、集結二十年來實踐經驗的非賣品精華錄 -《讀寫障礙 99 問與答》,家長可透過此書內容解答子女學習的難題,走出讀障的迷宮。

按此了解《讀寫障礙 99 問與答》

 

—————————-

接受訪問媒體:CHAMPIMON

刊登日期:2021年6月10日

博思會助理總監(課程及服務)丁元春老師早前接受 Champimom 訪問,分享 #如何支援SEN子女做功課的貼士,今集先分享如何在 #中文 科妙用格仔紙、螢光筆與複印本,家長切勿錯過!

原文:  https://bit.ly/3yJnn6o

全面恢復半天面授課之後,學生馬上要面對的是六月的考試。對於一般學生的家長,「考好個試」十分關鍵,但對於有特別學習需要孩子的父母,例如子女患有讀寫障礙,做好每天的功課已經不容易。究竟SEN孩子的家長們該怎樣支援子女完成功課才是上策?博思會多年來一直服務讀寫障礙學生,機構的專業老師團隊為有需要學童提供功課支援,Champimom 請來博思會助理總監(課程及服務)丁元春老師向家長提供支援SEN子女做功課的貼士。丁老師會透過一連三集訪問,在中文科、英文科及數學科三方面作出支援建議,這一集先談中文科。

 


 

讀寫障礙是一種常見的特殊學習困難,患者有閱讀、書寫及拼字方面的障礙。丁老師認為要讓子女得到最適切的功課支援,有一件事必須首先進行,就是和學校溝通,訂定適合孩子的功課調適方案。「和校方商討在抄寫的功課量上作出調節,例如重組句子,作答時可否以數字或英文字母作為代號,免卻孩子把整句句子抄出來?」丁老師說。
減去過多的抄寫之後,家長又應該如何支援孩子做中文科功課呢?丁老師認為小學生對中文字形、音、義關係的認知、對句子和文章的結構及內容的理解十分重要。家長在孩子做功課時可以不同的方法作出明確指示,讓他們在試做、思考及改正的過程中提升語文能力。接著,丁老師會以兩種中文作業類型作為例子。

作業類型 – 字詞抄寫

讀寫障礙的孩子有認字的障礙,抄寫對他們是困難的,丁老師建議家長先向校方了解可否把作業內容放大。如果仍然感到困難,可能要在作業上畫格子,讓他們在格內填上該個字的組成部件。到底一個格子內是否再分細格才適合呢,則視乎孩子的個別需要,不要提供孩子不需要的協助。
另一個方法是使用螢光筆將字的部件或常錯的筆劃清楚明確地顯示出來,因為中文字的某些部首如「手部」、「心部」等具有含意的提示功能,某些部件如「和」字的偏旁「禾」則具有聲音的提示功能,故格子和顏色標示部件的做法,長遠有助孩子理解文字的形、音、義結構。

 

作業類型 – 句子和篇章練習

不論句子或篇章練習,都要先讀畢一堆文字才懂作答。有家長問:「如果子女不肯自己讀,要父母代勞,我應不應該幫忙?」在這情況下,家長可以先讀一遍,好讓孩子有一個概念和印象,然後邀請子女一同找出句子或篇章的關鍵字詞。
家長遇有這類型的作業,可以先準備兩三份複印本,和子女一起在複印本上找出關鍵字及句子、文章的重點,讓子女試著完成,最後才請子女在正本上寫答案,這樣,交給老師的功課就較為清晰整潔。
如果當天的作業量不太多,建議家長在完成後讓子女進行修正,因為查找錯處在學習上有很大的益處。例如發現他將發音相近的字弄錯,就提示他:「你覺得這個是『晴天』的『晴』還是『清潔』的『清』呢?」因為他們的語音意識弱,你讀給他聽,他也可能會誤以為是另一個字,在腦海中查找時出錯。
在修正的過程中要給予提示,不要一味說他錯。因為課業多,把所有錯處都改正是有難度的,每天改一兩處,只要持之以恆,家長會漸漸見到成效。下一集,丁老師會討論英文科的功課支援,各位家長不要錯過。

博思會推出實踐精華錄

博思會為香港註冊慈善機構,透過學科及早期讀寫支援專科教師團隊,支援讀寫障礙兒童重拾學習的興趣和自信。今年是博思會成立二十周年,現凡捐款超過 $700 (相等於讀寫障礙學生兩次課堂最高資助額),不僅可以讓更多有經濟困難家庭受惠,更可獲贈一本由機構製作、集結二十年來實踐經驗的非賣品精華錄 -《讀寫障礙 99 問與答》,家長可透過此書內容解答子女學習的難題,走出讀障的迷宮。

按此了解《讀寫障礙 99 問與答》

 

—————————-

接受訪問媒體:CHAMPIMON

刊登日期:2021年5月26日

博思會2019-2020年度家長講座及工作坊開始接受報名:

從認識到實踐: 有「情」又有「心」
家長講座: 化爭執為溝通:建立讀障學童家庭的正向關係 (講者: 陳靜琼博士)
網上報名: http://bit.ly/2krJH3p

家長工作坊:
– 情緒管理 (兩堂)
– 培養專注力 (兩堂)
網上報名: http://bit.ly/2kRgKxX

對象: 幼稚園至初小學生家長

感謝親子王今期推介!來源:親子王Vol.489 – 學習情緒管理 達至雙贏管教

 

讀寫障礙成績差曾被老師刁難 港隊運動員:化障礙為動力

讀寫障礙是特殊學習障礙的一種,是一種常見的特殊學習困難,泛指閱讀、書寫或拼字方面的障礙,有本地機構的研究結果顯示,約9.7%至12.6%的學生患有讀寫障礙,被評估為有讀寫障礙的學生近年有顯著上升的趨勢。

現階段尚未有藥物可治療讀寫障礙,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建立針對性的學習方法,例如運用多感官學習以及聯繫字母和讀音的關係。除了解決方法少之又少外,香港不少家長都會從小灌輸小朋友「讀書是惟一出路」,令這群有讀寫障礙的兒童成長路上充滿荊棘。

郭汝鏗與博思會代表及香港金紫荊扶輪社代表合照。

博思會於8月4日特設「香港金紫荊扶輪社‧博思會學生勤到獎」,以鼓勵讀寫障礙學生持續學習,頒獎禮上有一位年輕的嘉賓,他是前香港三項鐵人代表隊運動員、以及 2018 年香港渣打馬拉松男子十公里全場總冠軍得主郭汝鏗 (Abraham) 。Abraham自小有讀寫障礙,現在是一名私人健身教練及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兼職學生,他以自身經歷勉勵在場有讀寫障礙的小朋友:「不要放棄興趣!」

教職員未必了解讀寫障礙 遭老師為難是常事

Abraham分享自己於幼稚園階段已得知有讀寫障礙的問題,但一直也找不到方法去處理,無論在小學還是中學的校園生活中,都會因為學業問題被老師刁難,他最記得中學有一次,一位老師當着其他同學的面前跟他說:「郭汝鏗你返學做咩,你唔係唔讀書㗎咩?」

Abraham認為隨着社會進步,多了人認識讀寫障礙以及對這類學生多了支援是好事,但以自身經歷體會去分享的話,其實很多教職員他們一般都是照顧「正常」學生,對讀寫障礙學生未必太了解和包容,他們只會認為是我們懶,其實有讀寫障礙我們自己也不想。

家人的支持最重要

Abraham讀書路上最困難的是英文,中文字對他來說是一個「固體」,把一個一個「固體」記起來還是可以的,但一說到英文,他直言:「我唔知你理唔理解到個概念,在我眼入面嘅英文字每個都係飛嚟飛去咁」。Abraham很感謝父母一直以來對他的支持,自小知道Abraham有讀寫障礙後,不但鼓勵他嘗試讀書以外的事情,在學業上進度未如理想時,也不會以責罵形式去處理。而印象中媽媽比較「勞氣」的一次,就是他一直拼錯自己的英文名,但大部分情況,家人都理解讀寫障礙的難處,不會指責,令他的心理壓力減到最低。

不要放棄興趣

由於讀書一直不是Abraham的強項及興趣,自小學游泳的他,會時常代表學校出賽,也有參與一些地區性比賽,即使上到中學後也一直保持每星期不斷操練的習慣,一星期有兩、三天於早上四時左右去「操水」,放學後再操練,後來更決心當全職運動員及嘗試參與三項鐵人運動,亦令他的訓練量大增,而學校的功課都是靠自己在小休和午膳時全部預先完成。就這樣他一直跟着自己的興趣走,最後更經香港體育學院與多間本地大學的合作計劃,成功入讀香港教育大學當兼職學生。學習上的障礙並未有阻礙他的前途,憑着他的毅力及不放棄的態度,現在的發展也不比其他人遜色!

Abraham形容自己是一個很勤力的人,只不過不是用在讀書之上,他鼓勵有讀寫障礙的小朋友,不要放棄自己的興趣,把現時障礙化成動力,發掘自己的獨特潛質,令自己蛻變成「第二個你」!

文章摘錄自:香港01 07082019 – 讀寫障礙成績差曾被老師刁難 港隊運動員:化障礙為動力

大學聯招明天放榜,不少考生都擔心出路。博思會聯同香港金紫荊扶輪社多年來為讀寫障礙學生提供多方面的支援,扶助他們成長。

前香港三項鐵人代表隊成員郭汝鏗出席2018-19年度博思會學生「勤到獎」頒獎典禮,分享讀寫障礙為他帶來的挑戰,並勉勵同學正面面對問題,努力戰勝挑戰。

郭汝鏗自幼稚園起確診讀寫障礙,在學業方面遭遇挫敗,但自小喜歡游泳,更曾參與區隊。

後來他發掘自己的興趣,並經體院運動計畫到教大就讀健康與體育學系。現為私人運動教練,希望畢業後可以令更多朋友認識三項鐵人,尋找自己的興趣。

他又稱「障礙就是動力」,大學不是唯一出路,勉勵讀寫障礙學童重視自己的獨特性,發掘潛能。

文章摘錄自:頭條日報 05082019 – 前三鐵代表郭汝鏗:讀寫障礙是動力 大學非唯一出路

郭汝鏗出席2018-19年度博思會學生「勤到獎」頒獎典禮,分享讀寫障礙為他帶來的挑戰,並勉勵同學正面面對問題,努力戰勝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