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非常感謝摩根士丹利義工團及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修讀特殊幼兒高級文憑的學生為博思會進行義工服務,協助本會教學團隊及行政部門不同工作,包括教材製作及文書等工作。
此外,五名來自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學生亦參與在兩次家長講座中,並擔任暑期週末親子班教學助理職責。義工們均表示很高興能參與博思會義務工作,並希望將來能參加更多博思會活動,與本會同工及讀寫障礙的兒童有更多的互動。
衷心感謝來自摩根士丹利義工(上圖)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學生(下圖)的支持,協助本會進行不同義務工作。
以上文章節錄自2019年9月《博思薈訊》。
返回文章分享
本會感謝的近律師行捐款資助2019-20學年50名來自低收入家庭的讀寫障礙學生進行學科評估。有關評估專為「課餘支援計劃」及「早期讀寫支援計劃」新生而設,好讓老師了解學生的強弱項,有助設計個人化學習計劃及對照介入課程前後的進度表現。每年,的近律師行均會把原本用以製作招聘紀念品的費用捐出予慈善團體,以行動關懷社會上有需要人士。
以上文章節錄自2019年9月《博思薈訊》。
返回文章分享
當家長察覺孩子經常錯誤認讀英文字母或生字,或倒轉書寫如b變成d,p變成q,往往會向博思會老師請教糾正方法。現在就讓我們用最常見的b d 作例,分享如何加強孩子正確認讀英文字母的方法,主要以形、音、寫三方面進行。
形 – 多感官學習
對於還未執筆的幼兒,我們可以利用刺激五官 (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及味覺) 的方法以增強孩子對字母的印象,例如: 使用泥膠砌字、沙盆寫字、毛毛鐵線扭字、凹形字卡等,讓幼兒可觸摸,初步加強文字形狀的印象。
音+形 – 認讀
若學生已有基本英文口語詞彙如 boy 及dog,但在認讀或寫字時仍有b d 混淆的情況,可嘗試以字母及圖像來加強記憶。
確認b 的字母可以用boy (男孩) 及 ball (皮球) 來作為記憶提示,這兩個字都是 b音起 ,強化形音關係可將其圖像故事化,如畫一個男孩正在踢球,先寫直線像個男孩 ,再寫半圓像個皮球 (圖一左方)。
確認d 的形狀可以用dog (小狗) 及door (門)這個兩個同是d音字作提示,圖像化為一隻小狗走進門口,先寫左半圓像個小狗,再以直線像一個門口 (圖一右方)。
此外,我們隨身也有視覺提示的工具,這就是孩子的雙手了 (圖二),豎起拇指,將四指互碰對著,便可看見 b d 字形。再具體化一點,是以 bed(床) 形象化, 手指拼起來像一張床,兩邊床板就是 b d。
(圖片來源:My Teaching Station)
寫 – 英文筆順
當孩子開始執筆書寫字母時,筆順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小楷b字母起點要在左邊先寫直線,才再右邊加上半圓;而d字起點應在左邊中間先寫左半圓,再在右邊加上直線 。有些學生把 b d 都從直線開始,容易造成混淆,要不停練習筆順,才能重新鞏固。
練習寫字不一定需要紙及筆,可以試以小遊戲增加孩子的投入感,如在孩子的掌心、背部寫字,甚至隔空寫字,然後要他猜出b 或 d,令學習變得更有趣味。
圖三:家長可利用不同方法練習筆順。
總結 – 愉快學習至為重要
事實上,學習英文的方法可以變化多端及有創意,要因應孩子不同的喜好及學習風格而利用不同活動形式,而非只有單一個方法,讓孩子愉快學習至為重要!
以上文章節錄自2019年9月《博思薈訊》。
返回文章分享
英文協作教學計劃 助學生增加學習英語自信
對於讀寫障礙的孩子來說,特別是英文根基還未打好的,升上中學將會是另一個大考驗,皆因中學對學生英文水準的要求相對提高了,若未能學好英語的話,便可能會成為他們學習生涯中的絆腳石。
博愛醫院陳楷紀念中學 (陳楷中學) ,過去兩年均推行「英文協作教學計劃」(下稱「計劃」),提供額外資源幫助英文能力較遜的學生。計劃目的是透過專業機構提供支援服務,與該校英文老師共同設計校本課程及教材套,甚至入班向老師示範教學或直接教授學生,藉此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及動機。
負責此計劃的何慎敏英文科老師,觀察到普遍學生是對學習英文的感覺不良好,害怕在堂上說英文,部份學生更在小學階段從未接觸過英語拼音的訓練。
何老師指出 :「這班學生從小學的英文成績都是不合格,自信心十分低,在學校變成『隱形人』,沒有人理會,若不再支援他們,他們在中學的『隱形人』身份只會越來越嚴重。
因此,計劃於2015/16年度誕生,學校並挑選了博思會作為合作伙伴。老師希望善用有限資源,利用常規課堂時間開設英文支援班,使老師可以聚焦教導這班讀寫障礙或英文水平較落後的學生。支援班每班人數為18人,分中一及中二組,每學年有15節支援服務。主要以活動及遊戲方式學習英文,包括拼音、發音及文法等,期望學生可以活學活用。
博思會老師分享教學方法
博思會Nonette老師具豐富的英文教學經驗,過去兩年與何老師並肩作戰,分擔了老師的繁重工作之餘,亦是一個專業可靠的好伙伴。除了一起設計中一及中二課程外,Nonette老師亦分享針對讀寫障礙學生的教學方法,並協助製作合適的教具及工作紙。同時,Nonette老師亦會走入課堂,成為助教,特別關注信心較低的學生。
何老師形容Nonette老師為人親切,會記得每一個學生的名字及特質,並關顧他們的需要。她說:「Nonette老師上課時,會特意走到自信心較低的學生身邊,鼓勵他們嘗試舉手答問題,給機會他們去說英文。」
Nonette老師指出 :「雖然學生們常被別人標簽為害羞、反應慢、不專心、聰明卻衝動,但是在我的眼中,他們每一個是有尊嚴及能幹的。他們只要得到合適的機會,同樣是會有貢獻及超水準表現。此外,我認為何老師十分理解這班學生,循循善誘,利用不同方法幫助他們學習,非常值得嘉許。」
事實上,有些學生只需要別人多點鼓勵,勇敢嘗試,逐步建立自信,自然便得到學習的樂趣。
何老師稱 :「我們察覺到有些同學的學習心態改善了,由從前的『交白卷』,會嘗試完成所有問題,顯示他們有付出努力,認真學習。個別同學亦因而成績有所進步,這些轉變是我們所樂見的。」
陳楷中學的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CO)周穎怡主任亦補充說 : 「從同學的問卷調查回應中,亦看到部分的學生顯露其自信心,例如他們覺得自己已懂得掌握拼音技巧 ,會覺得自己是做得到!」
由於「英文協作教學」計劃成效令人滿意,周主任透露,在新一學年,他們會繼續與博思會協作,將有關支援擴展到中三學生,主要改進他們的聆聽、說話策略及技巧。
由於部份中一新生在小學階段從未接觸過英語拼音訓練,故支援課程中亦有拼音基礎訓練。
老師們會利用不同遊戲讓學生學習英語,以提升他們學習興趣。
何慎敏老師(右)及周穎怡主任(左)負責籌劃英文支援班,為有需要同學提供額外資源改善英語水平。
以上文章節錄自2019年9月《博思薈訊》。
返回文章分享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讀寫障礙」這個名詞很陌生,更不會預計到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陳媽媽育有兩子,哥哥在一間愉快學習的幼稚園就讀,不太著重寫字及認讀生字,直至升上小學,面對繁重的功課及考試測驗,才在一年級下學期被發現有讀寫及專注力不足的問題。
由於有了哥哥的經驗,亦知道讀寫障礙有機會是遺傳,故陳媽媽亦留意弟弟的學習情況,同樣發現他的書寫能力及記憶力也是有困難,且比起哥哥,其程度更為嚴重。
弟弟崇晢自幼稚園低班暑假開始,參加博思會的學前幼兒支援課程。課程導師按崇晢的程度,逐步教導讀字及認字,以提升學習動機為首要。由於及早發現,並展開支援,弟弟在小一適應方面也順利很多,他更願意接受新挑戰,不再抗拒文字。
陳媽媽亦感謝博思會老師對家長們的關顧,像是扮演社工的角色,與她同行。「無論在選校方面,孩子的性格方面,老師就如朋友般與我對話,分析如何有效地教導孩子。老師對孩子及家長的關心及鼓勵,令我會覺得充滿力量。」陳媽媽說。
面對學習困難之路,不單是靠孩子的努力,然而家長的積極面對,加上適時尋求專業意見及協助,這才是正面解決問題的態度。
文章摘錄自:2017-18年報博思會副主席藍芷芊醫生 (左)致送紀念品予崇晢媽媽 (右)。

看著當時就讀幼稚園中班的女兒菲菲,一個中文字也不會認讀,菲菲媽媽的心也著急起來,更一度懷疑女兒是否智力有問題。由於六歲以下未有相關讀寫障礙正式評估,菲菲媽媽在偶然的機會,知悉博思會推出為學前兒童進行的讀寫障礙甄別測試,故帶女兒到博思會測試,結果是有讀寫障礙傾向,遂報讀了學前支援課程。
菲菲上畢博思會第一堂課,已令媽媽充滿驚喜:「老師教她讀字,手指著內文讀給她聽。回家後,她竟然同樣學習用手指一個個生字讀出來,實在太令人感動! 」往後日子,菲菲每次總是懷著期待的心情上課,掛著開心的面容下課。
從前,菲菲媽媽是個成績優異的高材生,她最初不明白為何自己的女兒就連簡單的「個」字也不能認讀和理解。不過,經過博思會老師的輔導及鼓勵後,媽媽終能明白「讀寫障礙」兒童在認讀生字能力低是正常不過的事。
「超級欣賞你們!」菲菲媽媽道。她欣賞的不只是老師對菲菲的悉心教導,而是老師能與家長同行,每次下課的時候,老師也會向家長解釋女兒的堂上表現,亦會教家長如何在家教導小朋友學習,共同以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為目標。
她舉例說,老師會教用拍手方式,讓小朋友知道一音一節,如「好朋友」拍手三聲,她才意識到這個是含有三個字的詞語。
看著女兒由一個字也不能認讀,在短短一年間的努力,已能自行寫出簡單完整句子,如「爸爸和媽媽一起到公園。」;菲菲的父母為女兒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感到十分欣慰。而最重要的是,現在已是小一生的菲菲,也能很快適應下來,相信這是「及早識別、及早支援」的最佳實證!
文章來源:2017-18 年報菲菲與爸媽合照。
博思會與港大同學會書院合作,展開為期兩年的教師專業發展及校本支援計劃。是項計劃由博思會顧問鄭佩芸教授帶領,聯同本會中文科教學團隊陳楹楹老師及杜家倩老師為學校提供多元化的培訓活動。
第一階段(17/18)以認識讀寫障礙學生及學習需要為主
計劃包括
1) 教師講座,加強老師對讀寫障礙的認識。
2) 課程分析,讓老師了解校內課程的特點。
3) 學生個案分析,協助老師深入認識個別學生的學習特徵及需要。
4) 帶領校內老師檢視及調整課程,以照顧校內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訓練模式以講座及工作坊形式進行。
第二階段(18/19)以發展校本的教學策略、課程及學生學習技巧為主。
計劃包括1) 培訓種籽教師,活動包括:共同備課、觀課和課堂示範,協助老師調節課程並應用閱讀策略進行教學。
2) 針對讀寫障礙學生在閱讀理解及寫作文方面的困難,設計配合他們學習模式的教案,為教師提供教案範例。
3) 開展校本支援課程,教學團隊在課後為學生提供寫作訓練。
博思會提供校本支援課程,圖為學生的課堂練習。
鄭佩芸教授與港大同學會老師分享,向他們講解讀寫障礙學生的困難及如何設計合適的教案。
以上文章節錄自2019年3月《博思薈訊》。
返回文章分享
功課點評
家長們或會很好奇博思會老師是如何教導學生,今期就讓我們分享中文老師平日在課堂上如何幫助學生,若家長有興趣知道老師更多的小秘技,記得報名參加8月份的「與博思專家有約」,有「早期中文」的探討及相關支援方法啦 !
中文老師處理學生的錯別字情況時,會先考慮學生對字詞的結構及意思的理解,讓他們理解箇中意思,加深對正字的記憶,避免重覆犯錯,以下的例子說明老師是如何引導學生學習正確字詞。
指出學生錯處
1. 一名小五學生混淆了「哥」與「歌」字的書寫方法。
老師回應方法
2. 老師寫出「哥」與「歌」字的正字,並以不同的顏色筆寫出部件「欠」,以標示兩字不同之處。
3a. 老師請學生指出「哥」和「歌」字不同的部件,接著以橫間「__」間出不同的地方。
3b.然後,老師請學生以「配詞識字」形式,以「哥」和「歌」字作配詞,讓學生認識兩字的用途,例如「哥」是指兄長、哥哥的意思,而「歌」是指「唱歌」。
3c. 之後,老師向學生介紹「歌」是形聲字,由「哥」和「欠」字組成,「哥」是聲旁,而「欠」是形旁。在象形字中,「欠」字有人張開口出氣的意思,與「吹」意思相似。因為唱「歌」和「人張開口出氣」有關,因此,從「欠」。
學生回應方法
4. 請學生檢查自己寫的「哥」字與「歌」字的不同之處,以橫間「__」間出遺漏的部份。
5. 檢查後,在橫間「__」上填上遺漏了的部件。
6. 在空白位置,完整地寫出詞語。
以上文章節錄自2019年3月《博思薈訊》。
返回文章分享
家長們或會很好奇博思會老師是如何教導學生,今期就讓我們分享數學老師平日在課堂上如何幫助學生,若家長有興趣知道老師更多的小秘技,記得報名參加4月份的「與博思專家有約」,有「早期數學」的探討及相關支援方法啦 !
數學科
在數學科中,讀寫障礙學生往往不懂處理「比較型」文字題,如「… 比 … 多」、「… 比 … 少」、「… 比 … 長」、「… 比 … 短」,未能分出應用「加數」還是「減數」計算。
例子: 明明 比 中中 矮14厘米 , 明明 身高95厘米。問 中中 身高多少厘米 ?
學生看到「矮」字就當作「減數」。
博思會數學老師通常用以下的圖解策略 (RDWC strategy), 一步一步跟小朋友拆解文字題,引導他們得到正確的答案,家長也不妨參考一下。
第一步 讀解 (R – Read)
老師 (T) : 你先將題目讀出嚟。
學生 (S) : (把題目一字一字慢慢地讀出)
T: 你而家用口語講一次俾我聽。
S: (用口語講出題目)
(* 如小朋友不懂用口語表達,家長可以示範一次。)
T: 題目裏面 , 有幾多個「人」 ?
S: 2個
T: 邊兩個 ?
S: 明明 , 中中
T: 啱啦 ! 喺呢度寫低「明明」同「中中」個名。
(見圖 1 )
第二步 圖解 (D – Draw)
T: 而家我哋做第二步圖解。
要畫兩個火柴人仔來代表「明明」 同「中中」。
你會畫邊個先?
S: 明明
T: 咁你喺 「明明」嗰名上面畫個火柴人仔。(見圖 2)
T: 我哋一齊讀第一句「明明 比 中中 矮14厘米」, 邊個矮啲 ?
S: 「明明」矮啲。(學生把手指遮住「比中中」這三個字)
T: (引導學生答「中中 高 啲」)
「 明明」 矮 啲 , 所以「中中」 ….
S: 「中中」 高啲
T: 而家你喺中中嗰名上面畫個火柴人仔 (見圖 3)
(待學生畫出「中中嘅火柴人仔」)
T: 咁喺圖裏面 , 邊個部份代表「矮14厘米」?
(待學生指出圖中正確的部份,並寫下14) (見圖4)
T: 而家我哋一齊讀第二句 -「明明身高95厘米」。你會將95寫喺邊?
S: 明明嘅火柴人旁邊。
(待學生寫下95 ) (見圖5 )
T: 而家我哋一齊讀第三句 -「問中中身高多少厘米?」呢句喺唔喺問句 ?
S: 喺。
T: 咁你會將「問號」寫喺邊個火柴人旁邊?
S: 中中旁邊 (待學生寫出「? 」) (見圖 6 )
第三步 寫數式 (W – Write number sentences)
T: 而家我哋看圖寫數式, 你會用咩方法計出中中嘅身高?
S: 用加法。
T: 點解?
(引導學生講出: 「明明的火柴人」同「14厘米的部 份」合起來就係「中中的身高」, 「合起來」即係「加法」)
T: 而家將數式寫出嚟。
(待學生寫出95 + 14) (見圖 7 )
第四步 計算 (C – Calculate)
T: (待學生計算)
T: 答案係…
S: 109 厘米 (見圖7)
總結:
家長需要留意小朋友在做文字題時,他們能否認讀題目中的文字,並明白詞彙的意思及題意 ( 如 : 「便宜」代表「平」),倘若孩子未能理解清楚,則需要先解釋詞意才能進一步以「圖解策略」來理解「比較」概念了。
以上文章節錄自2019年3月《博思薈訊》。
返回文章分享
不需要「贏在起跑線」 注重提升自尊及能力感
「天生我材」雖然是老套話,但在大圍新翠邨內的東莞工商總會張煌偉小學內,學生們就是切實地去找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皆因他們不需要「贏在起跑線」。校長及老師們只會著重孩子是否可以適應學習模式,學習支援是否足夠,及有否幫助他們發掘共通能力及多元智能等等。
現時,校內約有一成為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部份學生有不同程度的讀寫障礙徵狀。為使這批學生能夠融入學校生活,校方設計了多方位的學習支援,包括課堂教學時多用圖像、字咭及肢體動作等來加深他們理解及記憶;人手方面亦增聘助理協助個別學生在課堂上的進度。課後亦設有支援小組如「讀默樂」,幫助學生温習默書。此外,學校亦會舉辦不少家長或親子工作坊,讓同路人有機會互相支持,舒緩照顧孩子的壓力。
該校梁偉基校長,是博思會教育委員會#的委員,他擁有豐富學校管理經驗,致力推行特別的措施來照顧有學習差異的學生。例如,學校實行「默書分層」,即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可以挑戰難度高的「太陽」組默書,而能力較遜者則可參與「月亮」組的默書,範圍及難度亦相應減少。由於默書分數不會列入成績表內,故分層默書並不會造成不公平,反而因應學生個人能力去默書,更容易拿到高分,使孩子不會因分數過低而打擊自信心,依然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
至於學業評估方面,為減低學生們的壓力,學校近年在一、二年級已實施「零測驗」安排,每學年只維持兩次考試。小一上學期完結前特設模擬考試,不計分數,旨在讓同學們熟習考試時的規則及要注意的地方。而小二則有兩次進展性評估,同樣並不計分。至於平日的工作紙,老師亦不會給予評級,改為用公仔印代替。學校這些舉措,目的是為減少因分數的競爭而給學生帶來的壓力,同學隨著自己的步伐學習便是最佳的學習方式。這種輕鬆學習氣氛,亦有助於有學習障礙的學生適應主流教育的要求。
最後,梁校長寄語各家長 :「成績並不是單一指標,家長應以提升孩子自尊及能力感為首要,並需認同學校理念,避免因期望錯配而為自己及孩子帶來壓力。」
#「博思會教育委員會」由業界校長、教育心理學家及教育界資深人士組成,定期進行會議,為博思會的教學相關議題提出寶貴專業意見。
如欲知道更多有關融合教育政策推行,包括聘任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可參看有關新聞報導。https://youtu.be/bbztM2KJFHE
梁偉基校長(右)與學生及家長於學校旅行時合照。
默書分層 (一) : 「月亮」組的默書範圍相對小及容易,在自主學習概念下,老師亦會鼓勵同學在默書前自訂「目標分數」,好讓他們朝著目標努力温習。
默書分層 (二) : 「太陽」組的默書範圍相對多及深,讓有能力的學生可以接受高一層的挑戰。由於默書並不計入成績表內,分層方式並沒有造成不公平情況,反而可令學生更專注於自我挑戰,不用與其他同學比較。
學校內的工作紙不會給予分數評分,而是用印仔代替,減低學生壓力,或遇上低分數的挫敗感。
梁偉基校長同時為博思會教育委員會成員,與本會其他專業人士定期進行會議,關注讀寫障礙學生的需要。
以上文章節錄自2019年3月《博思薈訊》。
返回文章分享